作者:John Fiske
譯者:張錦華等譯
出版社:台北遠流
出版日期:1995
符號是文化的產物,經由人們的感官與相同經驗的概念及同一語言所形成的認知訊息。
美國符號學之父皮爾斯(1931-58)認為符號有兩個部分,一是物理形式,二是精神上的概念,概念是對外真實的理解,使用者將符號透過概念,符號才能產生意義,皮爾斯把符號、解釋意、客體形成的三角圖像為符號意義的元素。
![]() |
皮爾斯的「意義的元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言學家─索緒爾認為符號是一種具有意義的實體,由『符號具』與『符號意』所組成,這兩項都是文化的成果。
符號具→符號的形象,可由感官得知的訊息。ex花所散發出來的香味、紙上的記號。
符號義→符號所指涉的心靈概念。ex同一個生活圈(文化)所使用的語言(口頭禪),所理解的相同概念,代表人為所製造出來的文化
![]() |
索緒爾的「意義的元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索緒爾的論點為基本的巴特(1973),他認為符號含有兩個層次的意義,『明示義』與『隱含意』,『隱含意』又分出三種方式『隱含意、迷思、象徵』。
- 第一層次
- 第二層次
迷思→文化思考事物的刻板印象方式。就像一般社會認為女人在家生小孩、男人強壯去外頭工作養家、七月半鬼門開不能去玩水等等之類。
象徵→物體以傳統的習慣性用法而代替其他事物意義。如香奈兒代表財富。垃圾代表骯髒。
P.S.象徵可由『隱喻』與『轉喻』解釋
![]() |
巴特符號意義的三種層次(改編自巴特符號的兩種層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符碼
- 現場符碼
現場符碼的特點是以人類的肢體作為傳遞的工具。阿吉爾(M. Argyle, 1972)舉出十種現場符碼。
- 肢體接觸→透過肢體接觸可得知彼此之間關係。
- 接近性→人與人之間得接近程度可透漏親疏程度。
- 方位→人以不同角度面對別人都有不同的傳遞訊息,如正面看著對方代表尊敬、親密甚至帶有侵略性,九十度代表透漏合作訊息。背對對方反而代表逃避等等。
- 外型→以外型透露身分地位以及品味。
- 頭部動作→代表情境上的掌控。如點頭、搖頭。
- 表情→透過五官的變動做為情緒上表達。
- 手勢→可表達一般情緒甚至透露出特殊情感,如間接性、強而有力擺動、連續性旋轉動作等等。另外它有象徵性動作,如比ya的手勢動作代表快樂,屬於某種文化及次文化。以及肖像式動作,如以手指著方向以及表現形狀等等。
- 姿勢→坐姿、站姿、插腰站立等等通常跟人際互動有關係友善、敵對等等,也能表現情緒,比臉部表情更不能掩飾。
- 眼神與目光接觸→與對方的目光接觸的長短、頻率、接觸時機都能表現彼此的關係。
- 演說中的非語言部份→分為兩部份,『音調符碼』與『超語言符碼』。『音調符碼』代表使用語言的意義構成的影響,語調跟重音的使用是重點,形成肯定句、疑問句、否定句。『超語言符碼』則代表透過說話者的語氣、快慢、音量等等來透露出他的情緒、個性、身分階級等等。
呵~John Fiske的這本還蠻經典的(換言之~是本老書...但是值得讀)。東西多了些,能吸收的話,很好!
回覆刪除我有一本比較簡單的記號學(符號學)的書,如果對記號學感興趣...開學也可以找我借。
學校lib有一本"Semiotics: the basic" by Daniel Chandler 也很不錯! 可以借來讀~順便練英文! 有不懂的...歡迎找我討論!
恩恩,下禮拜我想跟老師借看看,說不定有不一樣的內容~有時間我會去圖書館在去看看那一本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