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active Robots for Communication-Care: A Case-Study in Autism Therapy
Hideki Kozima, Cocoro Nakagawa & Yuriko Yasuda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obots and Huma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此篇主要使用生物機器人"Keepon"引導自閉症兒童產生人際交往的互動行為,以Keepon身上的視訊來做第1人稱的側錄,觀看自閉症與Keepon進行情感上的交流互動。
- Keepon的控制分為手動與自動,其中一隻眼睛為視訊,嘴巴為麥克風。Keepon 會跟隨人的移動來進行眼神注視的互動(圖1、2),他只有2種動作:關注的動作、情感的動作。
關注的動作:頭部上下左右移動來觀察目標。
情感的動作:身體上下左右擺動來表達情緒。
![]() |
圖1 |
![]() |
圖2 |
- 他們認為機器人的情感動作就代表擁有一顆心,主張利用Keepon身體的動作表達身體的情感,如愉悅(搖動身體,左右移動)、興奮(身體上下擺動)、恐懼(震動身體)(圖3),排除臉部表情,以免自閉症兒童得到太多資訊而感到混亂。
![]() |
圖3 |
- 一開始以教育發展正常的孩子做測試者,發現會引起小孩自發性的社交行為,之後再以縱向觀察的方式去觀察自閉症兒童面對Keepon有何反應。
- Keepon 手動的方式是為了做出以下2種;1. 當Keepon與自閉症兒童互動時,頭部可以交替轉向其他人或玩具,不讓Keepon一直注視自閉症兒童,讓兒童產生好奇。2. 當自閉症兒童被小孩子給觸碰時,另外房間的工作人員利用手動方式讓身體會產生動作來表達情緒,使兒童感到驚訝。
- 長期觀察約1年半,超過500次的兒童會議,以第一人稱的側錄方式去觀察自閉症兒童。
- 透過2者互動(自閉症兒童與 Keepon )與三者互動(自閉症兒童、Keepon與母親or護理師 ),透過2者互動可以觀察自閉症兒童與 Keepon的自發性的互動行為,另外經由3者互動的觀察可看出自閉症兒童是否會分享情緒給第三者,形成人際關係的交往。
結論
Keepon 擁有簡單的外型以及動作的範圍較小且能夠交流關注與情感的狀態,能使自閉症兒童在好玩與放鬆的心情下,自發性的接近
Keepon。
發現
Keepon 之後的自閉症兒童,從二者互動到三者互動的觀察,發現他們容易與其他人分享他們的心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可看出自閉症兒童的改變,不會特別呈現出自閉症的特徵。
感想
此篇論文利用自閉症兒童不會正視對方的眼神來進行研究,利用會跟隨物體的Keepon來讓自閉症兒童產生好奇心與奇妙感,漸漸的讓自閉症兒童勇於對Keepon互視,利用第一人稱的方式側錄更能了解兒童的眼神的去向,內容呈現出某位測試者會因Keepon的動作而產生模仿效應(故意讓Keepon跟著自己的動作),這樣的結果讓人感受到兒童的可愛,也得知這樣的舉動代表著兒童打開自己的心了。
在我們的研究室裡面的猴子機器人其實也會跟隨著人而擺動,只是如果要拿猴子機器人做這樣的實驗除了時間多寡的問題以外,猴子機器人本身的變數比Keepon多出很多,不過以跟隨人影來做實驗的方式我個人覺得蠻新奇也覺得很有趣。
在我們的研究室裡面的猴子機器人其實也會跟隨著人而擺動,只是如果要拿猴子機器人做這樣的實驗除了時間多寡的問題以外,猴子機器人本身的變數比Keepon多出很多,不過以跟隨人影來做實驗的方式我個人覺得蠻新奇也覺得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