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書籍文獻」不理性的力量

不理性的力量
作者:丹‧艾瑞利 Dan Ariely
譯者:楊玉齡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1.4.21


通常在觀看影片中,我們都會看見主角因為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而產生神奇的事情,例如做事效率變快、力氣變大等等,會使我們容易感受到興奮、緊張、期待以及報復快感而做出一些誇張的動作(ex揮拳),因為我們看的見影片的演出經過,我們的情緒容易被帶動起來,就跟此書所說人類會因親密度(融入主角的世界)、鮮明度(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感受)越高、杯水車薪(影片只專注在主角本身,容易被幫助的感覺)的因素,而更容易引發自身的感性。如果影片中只用客觀的數字與文字來理性述說故事時,人們也是很容易以理性的方式去回應事情。


在適應性方面,我認為享受期待的事物是人類得到滿足感的前菜,當吃到主餐時,才是得到滿足感的最高峰,也就是當人們生活沒有期待感時,喜悅的感覺將大幅的下降,就算吃著價值上千元的食物也無法滿足自己,然而因這樣的現象,人類就會開始按耐不住而找尋不一樣的事物而滿足自己,因為追尋著能夠滿足自己的慾望,而產生動力去學習。但我認為要讓活在溫水煮青蛙的人類有所行動,是必要有個事情的觸發,讓自己產生期待感才能迫使自己往前邁進的!


人類擁有理性與感性,照道理說,人們認為理性可以維持世界的秩序與和平、很少做出脫離秩序的事情,感性則會使人感受衝動、浪漫、容易做出愚蠢的行為。然而人類所做出的決定是綜合理性與感性所得來的,因為人類所做出的決定通常都與自身周圍為有關係,實在是不可能不受外界影響而做出非常理性的決定。
有人說理性大過感性對於人類會比較有好處,會減少感性所惹出來的壞事,然而沒有感性,我們怎會避免感性所產生出來的爛風波呢?有了感性,我們才能知道羞愧、害怕,為了迫使自己不像前人所做的愚蠢之事,感性中的羞愧與害怕會引導出理性,使我們控制情緒,迫使自己不做使自己蒙羞的事。
我不禁的思考,是不是有了感性,我們才會懂得使用理性的態度來處理事情呢?就像有因必有果這句話所說的一樣,有了結果我們才懂得反省以及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