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書籍文獻」情感設計:我們為何喜歡(或討厭)日常生活用品

情感設計-我們為何喜歡(或討厭)日常生活用品
Emoional Design-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

作者:唐納‧諾曼 Donald A.Norman

譯者:翁鵲嵐、鄭玉屏、張志傑

出版社:田園城市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
------------------------------------------------------------------------------------------------



唐納‧諾曼 (Donald A.Norman)、安德魯‧奧托尼(Andrew Ortony)以及威廉‧芮維(William Revelle),在做情感研究時,他們提出了人類的屬性是由大腦的三個不同層次組成的。

本能層次(visceral level) →感覺認知、遺傳

行為層次(behavioral level) →自身經驗所引發的動作

反思層次(reflective level) →思考、觀察、反省

上圖表示人類行為可以從本能層次去控制行為層次以及從反思層次去控制行為層次。但行為層次卻可抑制、增強本能層次。



●以「鬼屋的科學:回家」特展,去分析人們對鬼屋的情感3種層次


「本能層次」:黑暗、尖叫、寧亂的空間、髒亂→形成人們所認知的恐懼


「行為層次」:驚嚇往回跑→本能層次控制行為層次。 思考安全狀況而往前走→反思層次控制行為層次

「反思層次」:思考這是一個安全、展現自我大膽的空間,並可用另一個角度去觀賞鬼屋裡的場景美術設計。


●以設計的領域,也可以運用本能、行為、反思這三種層次

以下是簡單的對應的產品特性之表示 。
「本能層次的設計」:外觀 →以第一印象、感覺良好為設計。

「行為層次的設計」:使用的樂趣及效用 →以好的行為的設計四大點進行設計:功能性、理解性、使用性、身體的感覺。

「反思層次的設計」:自我形象、個人滿足、記憶 →以個人的生活周遭文化、價值觀及美學所產生的設計,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1 則留言:

  1. 拿本書的三個層次來分析自己觀賞過的案例,很好!
    這樣會更清楚這本書作者想要所說的概念。

    回覆刪除